便利蜂連鎖便利店管理經驗
智慧門店管理系統,線上線下一體化時間: 2024-11-21 13:46:52
創業三年來,便利蜂出過很多新聞,其中讓員工考高中數學的新聞曾經引發熱議。考數學這件事不重要,重要的是貫穿始終的數字化思維,成為了一家便利店的底層思維。便利蜂無疑是數學和算法的信徒。在數學界,有很多命題都被稱為某某猜想。而便利蜂,也可以說是便利店行業的一個“猜想”,無問成敗,它都是對于行業非常有益的探索。
系統是C位
“便利蜂猜想”的核心,是機器和人的關系。
最近一年,在北京的便利蜂,很多人都會慢慢習慣它的自動結賬機。在推無人結賬方面,便利蜂可以說是走的非常堅決。而從便利蜂的整體策略來說,少人化,一直是一個方向。
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在接受虎嗅采訪時表示,“我們認為,每一個有人的節點,都會導致整體效率的下降。”
便利蜂是要做無人零售嗎?當然不是。只是便利蜂認為,所有的簡單勞動(收銀)和復雜決策(訂貨),都應該交給機器(系統)來做,人應該去做更有溫度的服務工作。
如果說,無人收銀還只是替代人工的話,那么智能訂貨則是真正顛覆了過去便利店行業的一套決策體系。
便利店的商品庫數量一般會在3000個SKU左右,由于門店庫存淺,而且低溫短保的商品銷售周期比較短,便利店訂貨的頻次比較高,訂貨是門店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在一般的門店,訂貨是由店長通過系統發出指令。在決策中,店長會考慮過往銷售數據,并結合諸如天氣等外部因素,自己的判斷給出指令。
由于便利店門店過小,且主要是服務周邊商圈(社區)附近的消費者,一般認為數據只是參考,更多的需要店長根據當地實際來做出判斷,包括周邊競爭門店的銷售狀況。具體說來,其實訂貨包括,補貨、選品、汰換等不同內容。對于已有的固定銷售商品,店長需要及時補貨,核心在于確定數量;如果是商品結構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調整,還需要進行重新選品進行汰換。
但是在便利蜂,訂貨的指令是由系統根據數據、算法以及綜合相關因素后發出的,店長只需要執行就好。也就是說,在訂貨這件事上,已經不存在機器和人誰主導誰的爭論,而是人要執行指令即可。
這樣做的原因,是因為系統可以吸納更多維的數據和資訊,綜合做出判斷。便利蜂公司對虎嗅表示:“訂貨參考的數據來源非常廣泛,有公開數據、產業信息,也有當地消費特色,甚至天氣、氣溫等指標,都很大程度影響消費內容。公司內部已經建立了豐富的商品數據庫,系統會根據不同門店的情況自動輸出、選擇。”
系統自動訂貨的效果究竟如何?曾有業內人士指出,他觀察到便利蜂部分門店的訂貨相對比較保守。有些門店會有缺貨現象。對此便利蜂表示,這應該只是個別現象,隨著系統的進化,訂貨會越來越精準。
現在,零售業經常講所謂千店千面。在過去,如果說不同的門店有一定的差異化,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個人的經驗和認知的差異基礎上,然后總部再予以確認或者糾偏。而且這種差異化的形成,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,但在系統面前,又不一樣了。
“實際運營中,根據供求情況及時調整,尤其是來自用戶的消費數據。當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數據反饋至云端,自動訂貨系統會迅速響應,向不同門店輸出不同的SKU,最終實現門店商品結構個性化,也就是大家常說的“千店千面”。”
除了系統性訂貨,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消費者,走在北京街頭 ,你也會直觀感覺到這家便利店的一些特點,比如在門店分布較為密集,甚至在一些商圈“同室操戈”,兩家或者幾家門店自己的位置離得很近,抱團“圍攻”其他品牌的便利店。
從開店的數量和速度來說,便利蜂非常快,全國超過1500家門店,北京超過500家,也是用實際行動反駁了“北京是便利店的荒漠”這樣的說法。便利蜂創業初期是口銜金鑰匙出生,資本比較充裕,這是一方面原因。但是另一方面,開便利店還是比開咖啡館難多了。要在100平左右的面積內裝下2000-3000種商品,并實現單店每天超過15000元的銷售額,并非易事。不久前,便利蜂北京門店宣布實現盈利,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,北京的便利蜂門店水準還是比較整齊的。這一點也是讓人驚訝的。
在選址方面, 便利蜂也是利用了大數據的手段。薛恩遠介紹說,便利蜂強調的是如何數字化的繪制一張城市的便利店地圖,盡可能窮盡所有可以開店的點位。”在一個城市開店之前,我們會部署幾百個人,通過一個系統把我們所關心的各項數據都收集、分析,形成一個當地“人口常住圖”的描述。這是一個專業的、為便利店選點定制的地圖。當我們看到一個點位的時候,通過所在位置的路線、距離和人口池等因素,很快就能用簡單的公式算出這個點位大概有多少銷售額,初步判斷是否可以落地。之后,有專業人士到實地做多次核實,將數據上傳到云端,再通過計算最終確定這個店是否可以做。所以,我們選的大量地址是傳統零售不會選的。”
這也是便利蜂三年多能夠開出超過1500家門店的重要原因。其實就數量而論,在整個便利店行業,門店在區域市場達到這個數量級的品牌有不少,但是便利蜂更讓人吃驚的是它的實現方式。目前便利蜂全部的門店都是直營。
便利店行業,做加盟一直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,除了擴張更快、更節約自有資金,還有一點考慮就是“本地化”。便利店行業需要深入社區和街道,有不少便利店業主都是帶物業加盟,這其實是一種當地身份的轉化,降低了便利店品牌“打入”社區內部的難度。
但是便利蜂通過自己的選址系統和少人化的理念,也同樣實現了快速的擴張。核心的問題在于,這種數字化指揮下的集團軍作戰模式,和靠產權關系綁定所產生的激勵機制,究竟哪個更優?
對于直營的理由,便利蜂認為;第一,加盟的重要因素是激發加盟主主動經營的意識。但是在食品行業,這個主動經營獲得最大利潤的意識,有可能變成違反食品衛生、破壞品牌的行為。第二,中國加盟主相對來講人均素質和日本不一樣,學歷沒有這么高,自我優化經營的能力沒有那么強。
薛恩遠表示,“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認為只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——用算法來把人給覆蓋掉。數字化與人工智能,將很多通用的決策性工作剝離,沉淀在企業的“大后臺”,前端變得越來越輕盈。形成這樣的結構后,大規模的門店擴展和有效率管理成為可能,并且每一家店都經營良好。”
不過,從便利店行業已有的發展歷史來看,加盟制也確實激勵了不少小業主自己創業,不僅解決了生計還有了自己的成就感,這種給自己干活和給老板打工的動能,是不一樣的。也正因此,加盟制目前還是行業內最普遍采用的方式。
也許,未來這兩種模式會長期并存,就像今天快遞行業的格局一樣,而選擇哪種模式,則和企業自身的特點與戰略有關。加盟制造就了早年的四通一達(后來變為三通一達加百世),也為桐廬幫培養了無數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;而順豐采用直營制模式,也成就了自己民營快遞一哥的位置。時至今日,快遞行業的加盟制與直營制也出現了混合的趨勢。
這一幕或許也會出現在未來的便利店行業。
(來源:虎嗅 房煜 圖/受訪者提供)
今日最新消息,便利店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中最具煙火氣的業態之一。從北方的夫妻老婆店,到南方的食雜店,再到如今的日式便利店,便利店...
今日最新消息,就目前的市場來看,便利店還處于未飽和的發展階段,其盈利空間也還能有所提升,但這也并不代表他們的競爭不夠激烈。許...
今日最新消息,上海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心點,其對新文化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速度都很快,便利店早期對我國的民眾來講,就是一種全新的...
下一篇:地攤經濟會長久發展下去嗎?